来源:燕梳师院
7月15日,杭州银行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公告显示,股东中国人寿拟在三个交易日之后的三个月内,减持其所持有的全部5078.94万股股份,这部分股份占杭州银行总股本的0.70%。
按照当前股价估算,此次清仓式减持或将套现8.6亿元。这一举措标志着这家险企与杭州银行长达16年的资本联姻即将落下帷幕。
01
十六年资本联姻历程
回溯至2009年,中国人寿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杭州银行,成为其第五大股东。
2016年杭州银行成功上市,彼时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高达5.55%。
同期,还有中国太保(持股比例4.59%)和新华保险等险企纷纷入驻。
然而,经过多年的减持,截至公告发布之日,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.70%。
02
三轮减持累计套现30.42亿
中国人寿的退出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分步骤实施的战略调整。
2021年,中国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了0.94%的股份,套现8.43亿元。
2023年,其将2%的股权转让给杭州市城投集团,获得14.29亿元。
2024年,再次减持1%的股份(共计5930万股),又获得7.7亿元。若加上本次计划减持所获资金,累计套现总额将超过39亿元。
业内人士透露,鉴于初始投资成本较低,中国人寿此项投资的净收益率预计超过160%。
03
险资进退之间的战略逻辑
中国人寿并非个例。早在2022年8月,中国太保便已清仓杭州银行,累计套现34.45亿元。
与此同时,市场上也出现了“接盘方”。今年1月,新华保险以43.17亿元的价格受让了澳洲联邦银行持有的5.45%股权,交易单价仅为13.1元/股。
减持背后隐含着三重考量。
其一,会计准则的影响。IFRS9实施之后,权益投资加剧了保险公司利润表的波动,减持有助于平滑投资收益的表现。其二,资产配置的优化。险企正逐步转向高分红、高ROE的资产,以契合负债端长期稳定的需求。
其三,战略的再平衡。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曾表示,将构建“分散均衡的高股息组合”,兼顾股息收益与增值潜力。
04
银行股减持潮中的价值重估
当前银行板块整体表现强劲,年内指数上涨了19.98%,杭州银行一季度净利润仍保持着17.3%的增长。
然而,其连续三年分红率低于25%,这可能降低了其对险资的长期吸引力。市场分析认为,本次减持更多是险企主动调整持仓结构的行为,而非对银行基本面的否定。
中金公司研报指出,银行股息对保险资金仍具有吸引力,建议关注区域红利明显的优质城商行。
这场持续了十六年的资本故事即将迎来终章,它折射出中国金融市场中险资配置策略的深刻演变——从战略持股到动态平衡,从集中投资到分散布局。
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,如何通过权益资产实现收益性、安全性、流动性的新平衡,将成为所有险资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亚汇网立场,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。
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: hollowand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