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4日,纽约曼哈顿的金融街在暮色中逐渐苏醒。华尔街交易员们紧盯着电脑屏幕,美国劳工统计局(BLS)将于北京时间20:30公布的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数据,即将成为撬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支点。这场被延期近三周的数据发布,恰逢美国政府停摆第23天——这场由联邦预算僵局引发的政治风暴,不仅让美国国债市场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“数据荒”,更让即将揭晓的通胀数据成为检验市场叙事真伪的“试金石”。
停摆阴云下的数据真空
本次政府停摆始于10月1日,是美国历史上第二长的联邦政府关门事件。受其影响,原本应在10月15日发布的9月CPI数据被迫延期。在这23天里,美国国债市场却走出了一波令人瞩目的上涨行情——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自4月以来首次跌破4%,彭博指数显示,截至10月23日,美国国债10月累计回报率已达1.3%,有望创下2月以来的最佳月度表现。
这种看似矛盾的市场走势背后,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政府停摆本身成为市场解读的“双刃剑”:一方面,停摆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动能,为债市提供避险支撑;另一方面,联邦预算赤字收窄的预期又强化了通胀降温的叙事。摩根大通交易部门指出,在缺乏官方数据指引的情况下,市场叙事逐渐被“美联储降息乐观预期”主导——CME FedWatch工具显示,市场押注10月29日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高达97%,年底前政策利率降至3.5%-3.75%区间的预期更是达到99%的共识。
然而,这种基于“数据真空”的共识正面临严峻考验。嘉信理财固定收益策略总监凯西·琼斯警告:“存在这样一种风险:高于预期的CPI数据可能改变前景展望,成为市场的‘引爆点’。”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——经济学家普遍预计,9月整体CPI将环比上涨0.4%,同比涨幅达3.1%,创下2024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;核心CPI(剔除食品和能源)预计环比上涨0.3%,同比涨幅同样维持3.1%的高位。
通胀粘性背后的结构性矛盾
支撑这种通胀粘性的,是多重结构性因素的叠加。从能源价格波动到供应链重构,从贸易政策变化到服务价格刚性,美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。
原油价格波动成为最直接的导火索。在9月CPI统计周期内,美国对俄罗斯产油商实施制裁导致原油价格单日暴涨6.3%,直接推高了占CPI权重3%的汽油价格。道明证券分析师指出,能源领域的上涨可能显着提振9月CPI数据,而零售汽油价格已跌至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,这种“能源价格过山车”效应正在重塑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。
服务价格刚性则构成更持久的通胀压力。作为核心CPI的最大组成部分,住房价格(占CPI权重约42%)的走势尤为关键。尽管美联储自2023年7月以来已累计降息200个基点,但租金增速放缓的速度远不及预期。富国银行高级经济学家Michael Pugliese强调:“从宏观层面看,通胀一旦失控就会变得极其顽固,要将其拉回2%目标需要更长时间。”
这种结构性矛盾在食品价格上体现得尤为明显。CoBank食品饮料高级分析师Billy Roberts提供的数据显示,2020-2024年美国食品价格上涨24%,其中8月食品杂货价格环比上涨0.6%,创近三年最大单月涨幅。牛肉、可可、咖啡等商品价格因气候变化和关税压力持续走高,而万圣节等消费旺季的到来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价格冲击。RSM首席经济学家Joe Brusuelas指出,这种“K型经济”特征愈发显着——高收入群体受益于股市上涨和住房财富增加,而中低收入家庭则面临食品、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的多重挤压。
市场叙事面临终极考验
随着CPI数据揭晓时刻的临近,市场叙事正在经历最后的价格发现。短期利率期货市场显示,交易员已完全定价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,但对12月及2026年降息路径的押注则出现明显分化。摩根士丹利策略师基于季节性模式指出,9月CPI存在“上行意外风险”,建议布局做多十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;而巴克莱资本则建议了结自6月以来持有的美债多头仓位,部分原因正是担忧CPI数据可能侵蚀利润。
这种分歧在期权市场体现得更为直观。市场出现多笔引人注目的交易,旨在防范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在周末前反弹至4.05%以上。PGIM固定收益首席投资策略师Robert Tipp指出:“如果经济未持续减速且通胀数据仍远高于目标,将很难支持市场对明年降息整整一个百分点的预期。”这种“降息预期溢价”已完全反映在资产定价中,任何超预期的通胀数据都可能引发剧烈波动。
技术面分析同样暗示着潜在转折。美元指数日线图显示,相对强弱指数(RSI)已攀升至60,且价格轻松保持在20日、50日和1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(SMA)上方。德国商业银行外汇分析师Antje Praefcke指出,若核心CPI环比涨幅超过0.4%,可能导致标普500指数下跌约2.3%,而美元则可能突破99.50的关键阻力位,向100整数关口发起冲击。
破晓前夜的抉择时刻
这场数据发布的意义远超短期市场波动。作为政府停摆期间发布的唯一重磅经济数据,9月CPI报告将成为评估经济状况的关键信号,并可能决定今年余下时间的市场基调。State Street宏观多资产策略师Cayla Seder强调,在劳动力市场降温与通胀高企的双重压力下,美联储的政策路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、理事巴尔和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等官员近期表态显示,尽管就业增长放缓,但关税可能推升物价的压力令他们对进一步降息犹豫不决。这种政策权衡在CPI数据中找到了具象化表达——若通胀数据持续高于预期,美联储12月会议可能面临更激烈的辩论,而2026年的降息空间则可能被进一步压缩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场数据发布更像是一次“压力测试”。Hightower Advisors首席投资官Stephanie Link认为,在降息、企业盈利增长及季节性强劲的第四季度背景下,任何由数据引发的波动都可视为买入机会。而Miller Tabak首席市场策略师Matt Maley则提醒,尽管美联储声称当前重点在就业市场,但CPI数据仍可能影响其政策判断,因此仍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。
迷雾中的破晓之光
当华尔街的钟声在10月24日20:30敲响时,全球金融市场将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。这场被延期近三周的数据发布,不仅将检验市场叙事的真伪,更可能重塑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和全球资本的流动方向。
正如凯西·琼斯所言,这份CPI数据可能成为市场的“引爆点”。在通胀粘性与降息预期的博弈中,在政府停摆与经济数据的撕裂中,在K型经济的分化与结构性矛盾的交织中,美国经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。而这场数据发布,或许就是揭开未来面纱的第一缕晨光。
站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,市场参与者需要做的不仅是解读一个数字,更是理解数字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政策意涵。当CPI数据最终揭晓时,它不仅会告诉我们过去一个月的通胀真相,更可能预示着未来数月的市场走向——是延续当前的降息叙事,还是开启新的政策周期?
这场破晓前夜的抉择,将由数据本身来书写答案。而无论结果如何,它都将成为2025年金融市场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(亚汇网编辑:慧雅)
免责声明: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亚汇网立场,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。
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: hollowandy